顯示具有 戲曲音樂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EDN MoCA Studio「黑手煉金術III」吳建興個展 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董事長詹婷怡 「創作過程強調『手路』—即傳統板金修復中熟練、獨特的工藝手法—作為連結工業勞動與當代藝術的協作過程,相當有意義。」
【應瑋漢 cwnkent88@gmail.com】台北當代藝術館自 8 月 16 日起於 MoCA Studio 推出「黑手煉金術III—吳建興個展」,展期至 10 月 12 日。展覽延續藝術家吳建興的「黑手煉金術」系列創作脈絡,將報廢汽車化為材料,透過黑手師傅的敲擊、切割與重組,使冷硬的工業符號帶著勞動的體溫與詩意的質感,形成一場關於技術轉型與工藝再造的藝術對話。吳建興的創作涉獵繪畫、雕塑、複合媒材、錄像與空間裝置。他的早期作品即深受家庭與成長經驗影響,以「家」為起點,回應產業結構的變遷,讓逐漸沒落的工藝重新被看見。透過拆解與重組日常物件,他將神話、歷史與個人記憶交織,反覆追問生與死、工藝與工業、現實與虛構的交界。錄像作品《黑手》便是一個縮影。畫面由修車廠場景展開,鏡頭推進,穿越一道門,進入汽車回收處理場。在這樣的場域對照下,觀眾得以看見戰後臺灣修車產業的流轉,從師徒制的手藝傳承,轉向職業學校培訓下的專業化。當材料與技術革新,維修逐漸被零件替換所取代,傳統修車廠也在市場邏輯下日益凋零。


展覽中最具代表性的《鐵殼—共振》,藝術家拆解報廢車體,透過 3D 科技重構,再交由黑手師傅以手工方式重新組裝。當代科技與傳統手藝在此產生對話,體現價值的流動與再定義。這既是修復,也是一種「煉金」,將原本冷卻的金屬注入人性溫度。設置於展間廊道的《堆鐵》系列,則以引擎蓋板為媒材,經過凹折、扭曲與堆疊,展現出近乎雕塑性的形態。靈感來自日本神話中無止境的堆石行為,象徵持續不歇的勞動,也隱隱映照藝術家父親一生未竟的修車工作。鐵板的重量在這裡轉化為隱喻,承載著家族記憶與勞動倫理。
在當代藝術的跨域語境下,匠人不再只是技術的傳承者,而是創作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協作者與靈感來源。此次展覽不僅見證了藝術家與黑手師傅共創的過程,也觸及更深的文化提問:在快速工業化與消費習慣的改變下,手工勞動的價值如何被重新理解?台北當代藝術館將於 8 月 24 日舉辦「以匠為師—黑手煉金術III」座談,邀請藝術家吳建興與胡氏藝術執行長胡朝聖對談,深入探討藝術與工藝、產業與文化交會之處所展現的能量。這場展覽,不只是觀看報廢車體如何被賦予新生,更是一次重新凝視手工技藝與勞動精神的契機。
.jpg)
#黑手煉金術III #吳建興
#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 #詹婷怡
( NFG - NeoFashionGo www.neofashiongo.com )
( CWNTP - 華人世界時報 www.cwntp.net )
( EDN - 東方數位新聞- EastDigitalNews - www.eastdigitalnews.com )
#NFG #流行電通 #NeoFashionGo
#CWNTP #華人世界時報 #ChinaAndtheWorldNews
#EDN #東方數位新聞 #EastDigitalNews
EDN 雲門舞集2025新作《關不掉的耳朵》 首演 鄭宗龍打開耳朵的劇場:「聲音是一種無法停止的感官經驗,它持續滲入、引發感受,甚至改變身體的節奏與姿態。」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臺中國家歌劇院藝術總監邱瑗、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藝術總監簡文彬齊現身支持
【應瑋漢 cwnkent88@gmail.com】在這個我們自以為能關掉一切的時代,鄭宗龍冷不防丟出一道哲學級提問:「耳朵,真的關得掉嗎?」這可不是冥想課程的開場白,而是雲門舞集2025年全新力作《關不掉的耳朵》的創作起點。這部作品從「聽覺」起步,卻並不止步於音樂與節奏的表演,它直指一個日常卻被忽略的感官現象,我們無法選擇不聽,就像無法選擇不呼吸。聲音像滲透的雨水,在意識未準備前已經淋濕了我們的神經與回憶。鄭宗龍直言:「聲音是一種無法停止的感官經驗,它持續滲入、引發感受,甚至改變身體的節奏與姿態。」2025年,雲門舞集藝術總監鄭宗龍將這種無法關閉的感官經驗化作創作靈感,全新作品《關不掉的耳朵》定於10月23日至26日於臺北國家戲劇院首演,隨後巡演至臺中、高雄,展開一次橫跨身體與聲音的藝術試驗。這不只是一齣舞作的誕生,更是一場跨國、跨界的創作交織。本作由國家兩廳院與法國國立鳳凰劇院共同製作,是鄭宗龍就任以來首次受邀與國際場館聯手打造大型製作,幕後陣容堪稱華麗:聲音由杜篤之與其子杜均堂共同操刀,視覺設計由吳耿禎執掌,雷射裝置由張方禹建構,燈光與服裝則分別由沈柏宏與陳劭彥擘劃,樂音部分邀來法國作曲家艾斯特班・費南德茲參與聲響生成與即時剪輯。
.
「與視覺不同,耳朵無法主動關閉。」鄭宗龍如此定義本作的核心命題。他觀察聲音如何潛入人心、操縱呼吸與節奏,進而讓舞者動作不再只是來自訓練的反射,而是對聲音的本能回應。在他眼中,舞台猶如一座聲音工坊,動作與聲響彼此交錯,觀眾也將不再只是觀看,而是聆聽一場肉身如何被聲音撼動的現場。這部作品像是一場誠實的回溯。鄭宗龍回憶,在接任藝術總監後,腦中總有無法消音的聲響盤旋。一次偶然觀賞杜篤之的課程影片,一段關於「看見一個人,卻聽見鳥飛過」的描述,觸動他對身體與聲音交會的深層想像。他寫下大量聲音場景交予杜篤之,後者則以提問回應,引導創作走向更貼近感知本質的方向。
.
杜篤之坦言,這次與兒子首次在劇場攜手合作,是難得的試煉。過去熟悉的電影語言總有具象畫面為基礎,現代舞則是從抽象起步,反而逼出更多聲音層次的可能。他形容,這是一種「被身體感知的聲音空間」。而費南德茲則選擇駐地臺灣兩週,白日與舞者一同排練,夜間與鄭宗龍進行聲音實驗,他不寫完樂曲,而是讓音軌在排練場自然成形。整體舞台彷若聲音與身體共築的場域,吳耿禎以結構回應聲響的包覆與反射,張方禹的雷射裝置則鋪陳空間節奏,沈柏宏的燈光精準勾勒出聲響軌跡的形體,而陳劭彥的服裝設計則捕捉身體與聲音互為表裡的質地。
《關不掉的耳朵》不是一場關於舞蹈的演出,而是關於如何「聽」的提問。當聲音穿過空間、碰撞身體、留下無形記號,我們是否準備好讓自己不再只做旁觀者,而是真正地,敞開耳朵?這是一場屬於劇場,也屬於感知的冒險。
鄭宗龍總能從土地的纖維挖出文化的神經末梢,這次則選擇用耳朵劃開世界,讓聲音代替語言成為劇場的敘事者。你不再「看」舞,而是被音波「撞」進故事裡。沒有情節,卻滿場故事;沒有旁白,卻滿耳悸動。或許,《關不掉的耳朵》並不是為了討好觀眾而來,而是來提醒我們:身處資訊噪音過載的時代,選擇聽什麼,與選擇不聽什麼,都是一種政治行為。所以,當你步入劇院,別指望會輕鬆欣賞一場現代舞表演;這更像是一場耳朵的意識革命,一場聲音與身體交媾後誕生的反思實驗。你也許會尷尬、會不安、會錯愕,但絕對不會無感。這是雲門的野心,也是鄭宗龍的宣言:真正的身體語言,不一定來自肌肉,而是來自那些,我們再也關不掉的聲音。
此次在全球劇場逐漸視覺過剩的此刻,鄭宗龍選擇反其道而行,從不可見、卻無處不在的「聲音」下手——2025年,雲門舞集全新創作《關不掉的耳朵》正式登場,預告一場將聽覺推上主舞台的感官政變。此次作品陣容宛如藝術界的「復仇者聯盟」藝術氣勢:,金馬獎、坎城影展、國家文藝獎得主杜篤之,法國作曲家艾斯特班・費南德茲(Esteban Fernandez)、視覺藝術家吳耿禎、時裝設計師陳劭彥、雷射藝術家張方禹等重量級創作者。作品將於10月23日至26日在臺北國家戲劇院首演,隨後巡演至臺中國家歌劇院與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此作由國家兩廳院與法國國立鳳凰劇院(Le Phénix scène nationale Valenciennes)共同製作,是鄭宗龍擔任藝術總監以來首次受邀與國際場館共製的大型舞作。今日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臺中國家歌劇院藝術總監邱瑗、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藝術總監簡文彬皆現身予以支持。
.
雲門舞集《關不掉的耳朵》演出資訊:
臺北國家戲劇院:10月23日至26日
臺中國家歌劇院:11月7日、9日
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11月15日、16日
購票與更多資訊請見雲門舞集官方網站。
#雲門舞集 #關不掉的耳朵
#鄭宗龍
#劉怡汝 #邱瑗 #簡文彬
.
( NFG - NeoFashionGo www.neofashiongo.com )
( CWNTP - 華人世界時報 www.cwntp.net )
( EDN - 東方數位新聞- EastDigitalNews - www.eastdigitalnews.com ) .
#NFG #流行電通 #NeoFashionGo
#CWNTP #華人世界時報 #ChinaAndtheWorldNews
#EDN #東方數位新聞 #EastDigitalNews
EDN 【民歌五十 × 國樂新聲】《微風往事》重返中山堂 方宥心、盧學叡、徐詣帆、張仰瑄、于浩威舊地新聲交織青春與信仰的樂章
【應瑋漢 cwnkent88@gmail.com】民歌五十年的此刻,一齣橫跨世代記憶的音樂劇,在臺北市中山堂的舞台上重新點燃微光。由臺北市立國樂團、臺北市中山堂管理所與愛樂劇工廠聯合製作的《微風往事》,將於9月26日至28日登場,回到民歌的起點,用國樂重新演繹那個曾讓青春發燙的年代。《微風往事》起初誕生於2010年的愛樂劇工廠,2014年首次更名、再製,隨後巡演全臺逾三十場,感動遍布臺北、臺中、臺南、臺東與馬祖。十年後再度回歸,已不只是懷舊的企圖,更是一場藝術形式的跨界革新。以1976至1986年間的臺灣為背景,故事描寫五位年輕人從校園步入社會,交織著友情、愛情與夢想,彷彿將一代人的記憶摺進星空下的一封信箋。劇中精選二十餘首膾炙人口的民歌,包含〈鹿港小鎮〉、〈木棉道〉、〈橄欖樹〉與同名主題曲〈微風往事〉,這些旋律曾是青春的配樂,如今則在國樂的再詮釋中被重新喚醒。由方宥心、盧學叡、徐詣帆、張仰瑄、于浩威等實力派演員擔綱演出,國樂團的演奏讓這些經典不只是重現,更轉化為一場聲音的再生。
導演徐宏愷此次由演員轉任導演,從舞台角色的感知出發,企圖注入更深層的情感脈動。他表示,這不僅是一次技術性的重製,而是對民歌精神的再理解,對青春記憶的再擁抱。愛樂劇工廠則認為,此番與國樂團的合作是一種藝術實驗,「希望讓民歌不只是記憶裡的旋律,更是當代語言的延伸。」中山堂管理所主任江孟芳指出,將此劇帶回中正廳,是文化脈絡中的一種回應與連結;除了劇場演出外,9月27至28日晚間,中山堂廣場亦將舉辦「2025臺北市中山堂廣場音樂節」,邀請資深與新生代歌手齊聚,唱響民歌,再現眾聲喧嘩的時代風景。
「我們期待這齣劇成為橋樑,串起四、五、六年級的共同記憶,也為年輕世代開啟另一種理解的可能,」臺北市立國樂團團長鄭立彬表示,《微風往事》不僅標誌著2025/26前半樂季的重磅製作,更象徵國樂團對音樂與文化創新的深耕與承擔。青春不再年輕,旋律卻能穿越時光。《微風往事》回到它發聲的起點,也帶來了另一種未竟的開始。
#微風往事
#方宥心 #盧學叡 #徐詣帆 #張仰瑄 #于浩威
( NFG - NeoFashionGo www.neofashiongo.com )
( CWNTP - 華人世界時報 www.cwntp.net )
( EDN - 東方數位新聞- EastDigitalNews - www.eastdigitalnews.com )
#NFG #流行電通 #NeoFashionGo
#CWNTP #華人世界時報 #ChinaAndtheWorldNews
#EDN #東方數位新聞 #EastDigitalNews
EDN 2025 「吹笛人臺灣國際長笛音樂營大師音樂會 」法國Philippe Bernold、奧地利Michael Martin Kofler與俄羅斯Matvey Demin來台齊聚 宛若中外長笛音樂的武林大會 三代聯盟的金曲外交
EDN 杜黑老師當頭一棒,「我的腦袋也靈光,夠響亮喔!」背後捷克女聲合唱團呵呵一笑。-- TICF 2025 國際合唱音樂節趣味宣告:「把自我當樂器,敲響世界音樂。」
EDN 全民大劇團《西門町一番地》登場 吳怡霈「缺錢」台詞預言悲劇成真 康茵茵性感崔苔菁上身「每次要講『買』跟『賣』時,我都會卡住。」快變rap歌手
EDN 台北愛樂少年及兒童合唱團今夏唱響《海洋之聲》童聲航海圖 一場從島國出發的聲音壯遊,
不同班級的輪番登場,猶如群島在海上彼此呼應。台北愛樂自1989年創團以來,已陪伴無數孩童穿越音階的高山與低谷。這裡的訓練從不流於技術堆疊,而是以歌聲作為孩子與世界對話的橋梁。舞台不僅是表演場,更是讓一顆顆稚嫩心靈學會凝視自我與他者的場域。正因如此,這支合唱團屢屢在國際音樂節與比賽中脫穎而出,其童聲的純淨與專注,早已成為台灣最動人的文化輸出。《島國&海洋之聲》是一場從台灣出發的聲音壯遊,也是一堂以歌聲進行的地理與歷史課。印尼的迴響、馬來西亞的節奏、日本的細膩與菲律賓的熱情,穿越音階在孩子們的口中交織為層次分明的旋律,彷彿這群來自太平洋邊陲的少年正以音符勾勒出新世代的島國地圖。
而這段音樂旅程仍在延續中。台北愛樂少年及兒童合唱團現正開放7至17歲新團員招募,無需音樂基礎,只需一份對歌唱的熱情與好奇,便可報名8月10日或8月23日的甄選。測試內容涵蓋視唱、聽音與音域,意在理解每位孩子獨特的聲音資質,為其找到最適合的班級落點。今夏最清新動人的旋律,將不再只是中山堂一夜的回音,而是讓更多孩子從此啟程的聲音起點。在這個屬於成長與夢想的階段,歌聲不只是訓練的成果,更是未來世界的預演。
#台北愛樂少年 #台北愛樂兒童合唱團 #海洋之聲
( NFG - NeoFashionGo www.neofashiongo.com )
( CWNTP - 華人世界時報 www.cwntp.net )
( EDN - 東方數位新聞- EastDigitalNews - www.eastdigitalnews.com )
#NFG #流行電通 #NeoFashionGo
#CWNTP #華人世界時報 #ChinaAndtheWorldNews
#EDN #東方數位新聞 #EastDigitalNews
EDN 綠光劇團《八月,在我家》吳念真特別客串出演父親 王琄演繹毒癮媽 戲裡戲外皆挑戰自我「家是堡壘,也是牢獄。生活中同理心多的人,心裡常有疑惑與掙扎,但正是這些疑問推動他們持續創作。」
【應瑋漢 cwnkent88@gmail.com】家,這個字眼從來不只是「住」的地方。它是庇護,也是枷鎖;是安全的港灣,也是心靈的囚籠。綠光劇團今年重磅推出的經典劇作《八月,在我家》,如一面鏡子狠狠照出我們每個人隱藏於心底的家族矛盾與情感糾結。這場由十三位頂尖演員聯手演繹的家族大戲,讓人笑中帶淚,也讓觀眾在劇場裡,像參加一場無法抽身的家庭大聚會。這部劇的靈魂之一,是吳念真特別客串的父親角色。雖僅登場短短十餘分鐘,卻像一把鑰匙,揭開家族秘密的門鎖。導演兼其子吳定謙半開玩笑地稱其演出業餘,但這份「業餘」恰恰反映了角色本色,生活的複雜和無奈早已深植於吳念真的生命經驗。吳念真坦言:「家,是堡壘,也是牢獄。」而他那份豐富的同理心,正是創作的動力與重負,讓他在心裡扮演了劇中十多個角色,與每一個人的痛苦同呼吸。綠光劇團的年度重磅劇作《八月,在我家》再度引爆話題,宣告於台北國家戲劇院加開三場,成為今年下半年最受矚目的舞台盛事。
這齣由東尼獎與普立茲獎雙重肯定的經典劇作改編,揉合了家庭劇場與現代啟示錄的雙重意涵。台灣頂尖演員王琄、吳念真、姚坤君、顏嘉樂等十三位實力派共同呈現三代家族的破碎與對峙,笑鬧中帶著傷痕,讓觀眾彷彿置身於那場早已上演的家族風暴。這齣戲的「家」,既是避風的堡壘,也是逃不出的牢獄。吳念真特別客串出演父親角色,他本色演出的表現被兒子兼導演吳定謙笑稱業餘,然而這角色卻非他莫屬。吳定謙解釋,十一年前的演出還帶有刻意,但如今父親的生命經歷與悲觀視角,讓吳念真能夠完全自然地投入角色之中。吳念真透露,編寫劇本的過程中,他已在心中體會過每個角色的喜怒哀樂,這份同理心雖帶來創作的豐厚,但同時也如同一場心靈的考驗。
劇中最受矚目的王琄,以飽滿張力詮釋患有毒癮的母親角色。此角色與她私底下規律且陽光的生活截然不同,王琄坦言心理與身體都面臨極大挑戰。她透過模擬「剛醒來未清醒」的身體狀態,展現精神恍惚、腳步不穩、手部麻木等細節,精準建構角色形象。排練過程密集,王琄強調一分鐘的台詞至少需要一小時練習,對她來說這是沉重的藝術勞動。導演吳定謙回憶,曾有一次排練結束後,王琄因情緒沉重躲在角落趴地,讓在場所有人都深受震撼。王琄則認為,對角色的誠實是情感最純粹的源泉。至於下戲後如何回歸自我,她笑說喜歡逛超商散步,透過普通生活的細節提醒自己「我還是我」。《八月,在我家》不僅是舞台上的戲劇,更像是一面映照現實的鏡子,讓人看到家庭中隱藏的裂痕與暗湧。每個角色都是被家庭模式塑造的囚徒,彼此懷抱怨恨卻無處釋放,這些深埋心底的情感終於在爭吵與衝突中爆發。
此次《八月,在我家》巡迴台北、高雄、台南與台中,從2025年9月5日開演至2026年1月10日,將這場家族風暴與愛的習題搬上全台各大劇場。十三位演員在舞台上無懈可擊的唇槍舌戰,比八點檔更勝一籌,展現劇場特有的張力與真實感,邀請觀眾不僅「看戲」,更身歷其境,成為那場家庭戲劇的共同見證者。《八月,在我家》不是簡單的家庭劇,它是一面放大鏡,揭示那一層層疊加的愛與怨、秘密與疏離,甚至是不可言說的恐懼與無奈。家,這個存在於日常卻又難以逃脫的空間,帶給每個人的是矛盾的情感,也塑造了人生的底色。吳念真說得好:同理心越深的人,內心的掙扎越複雜,然而正是這樣的疑惑,成就了持續探尋與創造的動力。這齣戲不只是演員的表演盛宴,更是現代人心靈的投射。當台詞與情感相互交織,舞台上的爭吵不再只是劇情,而是那隱藏在我們生活裡的真實旋律。綠光劇團以幽默而優雅的筆觸,將家族的荒誕與哀愁呈現在眼前,讓人笑著哭,哭著思索。
在這個堡壘與牢獄交錯的家裡,
我們都在尋找一條屬於自己的出口。
#八月在我家 #吳念真 #王琄
( NFG - NeoFashionGo www.neofashiongo.com )
( CWNTP - 華人世界時報 www.cwntp.net )
( EDN - 東方數位新聞- EastDigitalNews - www.eastdigitalnews.com )
#NFG #流行電通 #NeoFashionGo
#CWNTP #華人世界時報 #ChinaAndtheWorldNews
#EDN #東方數位新聞 #EastDigitalNews
EDN 2025第36屆「傳藝金曲獎」許效舜、楊小黎攜手主持跨「代」綻放 柯大堡、孫凱琳擔綱傳藝大道主持以幽默傳遞文化深度
【應瑋漢 cwnkent88@gmail.com】當流行的浪潮喧囂不止,有一種節奏仍在底蘊深處靜靜鼓動。第36屆傳藝金曲獎選擇以「代」為題,猶如開場的一擊鑼聲,劃破世代藩籬,唱出傳統藝術的傳承之道。典禮將於2025年8月23日於臺灣戲曲中心隆重登場,邀來許效舜與楊小黎共同主持,兩人跨越年齡與經歷的組合,恰如本屆主題的最佳注腳:以經驗對話青春,以幽默承載深情。出身「廟口系」的許效舜,戲謔之中藏有熱血,一提起北管與陣頭,他不假辭色地說:「只要聽到仙樂、北管音樂、陣頭聲響,血液就會沸騰。」不只是語言的趣味,更是文化的根。他曾以《鐵獅玉玲瓏》成為流行中的異數,如今構思是否有朝一日能打造一場揉合特技、搖滾與傳統戲曲的「進化版演出」,甚至夢想有個「魔鬼鐵獅玉玲瓏營」,招募年輕世代挑戰傳統藝術,用現代語言說舊時故事。
楊小黎則以實力與恆心,從童星成長為優雅而堅韌的文化代言人。她回憶自己從小在戲棚旁偷窺演員化妝,父親是廟公,母親是黃梅調的狂熱戲迷,戲曲幾乎構成她童年的全部風景。「我很會幫戲偶配音,還曾跟嗩吶老師學過循環換氣!」她說,這不是炫技,而是一種對聲音與傳統的虔誠熱愛。在「傳藝大道」的星光紅毯主持陣容中,柯大堡與孫凱琳的組合亦是一種巧妙的代際呼應。柯大堡自嘲「有種近鄉情怯的感覺」,但他早已是民俗與流行的雙語使用者——從發行融合北管與電子音樂的專輯,到對Live現場演出的偏愛,他認為自己像是「引水人」,引領觀眾貼近傳統藝術的靈魂。
孫凱琳作為戲曲新生代代表,語氣溫婉卻見深思。她直言,若想讓年輕人看見傳統,就不能只重複演出《王寶釧》、《薛平貴》這類熟悉老戲。「應該加入更多創新元素,結合時事題材,延伸而不是丟棄歌仔戲的精神與架構。」她堅信戲曲仍有深厚潛力,只要懂得換位思考,用年輕人熟悉的方式傳遞,熱情與魅力並不輸流行文化。這場典禮,將不僅是一夜的榮耀,而是一次跨越世代、語境與美學的文化綜合實驗。8月23日,當傳統戲曲與現代語言同時點亮舞台,傳藝金曲獎不只是傳統的盛宴,更像是一道通往未來的文化伏筆。在這個速食與片段記憶的時代,它提醒我們:經典從未過時,只是等待被用心理解,重新演繹。
#傳藝金曲獎
#許效舜 #楊小黎 #柯大堡 #孫凱琳
( NFG - NeoFashionGo www.neofashiongo.com )
( CWNTP - 華人世界時報 www.cwntp.net )
( EDN - 東方數位新聞- EastDigitalNews - www.eastdigitalnews.com )
#NFG #流行電通 #NeoFashionGo
#CWNTP #華人世界時報 #ChinaAndtheWorldNews
#EDN #東方數位新聞 #EastDigitalNews
EDN 全民大劇團《情人哏裡出西施》孫翠鳳與陳昭婷母女檔首度同台搖身一變l「絕命情侶檔」
【應瑋漢 cwnkent88@gmail.com】五年磨一劍,有時為的不只是更華麗的舞台,而是一次文化與時代的對話。2025年下半年,全民大劇團端出全新鉅作《情人哏裡出西施》,這齣結合古裝音樂劇與台灣傳統歌仔戲的混血之作,不僅是戲劇形式上的冒險,更是一次對台灣表演藝術未來可能性的深度試煉。這部改編自全民大劇團原創愛情喜劇的作品,取材春秋戰國吳越爭霸與西施的經典傳說,早已以現代諷刺幽默、精巧節奏廣受好評。此次版本大膽跨足傳統戲曲領域,攜手明華園戲劇總團,重新詮釋愛情、權力與命運的交纏。這場合作是首次、也是破天荒。音樂劇與歌仔戲兩大劇種,彷彿兩條平行線,在這一刻被編導謝念祖的巧手折成交集。他坦言:「歌仔戲本身就具有極強的包容力與表現力,他們願意嘗試、願意突破,更願意將傳統文化重新詮釋,這種勇氣與創造力與我們劇團的精神不謀而合。」
最受矚目的,莫過於孫翠鳳與陳昭婷這對母女檔的首度同台,她們飾演一對命運交錯的「絕命情侶檔」,在現代音樂劇語境中,帶著歌仔戲的氣口、身段與神韻,為舞台帶來跨時代的能量對撞。這不僅是劇場的風格挑戰,更是觀眾觀看習慣的一次震盪。音樂與語言,成為這場融合的關鍵拼圖。由柯智豪作曲、張大春填詞,雙人組合挑戰「讓歌仔戲的傳統旋律與音樂劇的當代表達自然結合」的艱鉅任務。甚至為了一句歌詞與配器的氣口轉折,創作團隊曾推翻二十餘版,只為捕捉最精準的語感落點。
語言設計更見匠心:劇中安排「身在吳國講台語、身在越國講國語」,不僅呈現劇情背景的文化差異,也以語言作為角色身份與認同轉變的視覺與聽覺提示。而四位「施」女——西施、東施、南施、北施、更在台語、國語與台灣國語之間靈活切換,賦予角色層次之餘,也反映出台灣語言混雜、並存與轉譯的在地文化實況。這齣戲,從來不只是「好看」。它挑戰了表演形式,也讓劇場語言更貼近這座島嶼真正的聲音。《情人哏裡出西施》讓我們看到:當傳統願意與當代對話,當娛樂願意和語言共舞,舞台上的西施,不只是美的象徵,更是文化融合與藝術未來的一場革命。這一次,她不只是出現在哏裡,更唱進了時代裡。
#情人哏裡出西施 #孫翠鳳 #陳昭婷
( NFG - NeoFashionGo www.neofashiongo.com )
( CWNTP - 華人世界時報 www.cwntp.net )
( EDN - 東方數位新聞- EastDigitalNews - www.eastdigitalnews.com )
#NFG #流行電通 #NeoFashionGo
#CWNTP #華人世界時報 #ChinaAndtheWorldNews
#EDN #東方數位新聞 #EastDigitalNews
EDN 楊麗花、吳晟、傅明光 獲頒第44屆行政院文化獎 為台灣精神立下身影「老天爺點名楊麗花做臺灣的孩子,為臺灣的歌仔戲打拼。」
【應瑋漢 cwnkent88@gmail.com】在光影與戲曲交織的午後,中山堂光復廳彷彿成為一座時代劇場。第44屆行政院文化獎隆重頒發,象徵文化至高榮耀的獎章緩緩戴上三位藝文巨擘胸前,第44屆行政院文化獎在臺北中山堂舉行,楊麗花、吳晟、傅明光三位得主分別在傳統藝術、文學、文化資產三個領域耕耘數十載,終於收穫此項國家級榮譽。他們不僅代表了台灣文化的深度與廣度,更彰顯出一種跨越時代、語言與技藝的信念傳承。
行政院長卓榮泰致詞時形容,3位得獎者都是「國家的文化寶藏」,吳晟一手拿筆、一手拿鋤頭,記錄下臺灣的農民生活、鄉土文化,寫下他們的辛苦及土地的味道,也用行動表達對環境、教育及人權種種的重視改革及關懷,「他是種樹的詩人,也是一位鄉土文學的國家詩人」。傅明光是國家首席文物古蹟的神醫,用一輩子的時間,為臺灣守護建物的歷史文化風貌,讓下一代能繼續享受文化的美好,他是「屋頂上耕耘的技藝高手」。而提到楊麗花,就不能不說到在那個不能說太多台語的年代,大家總是「吃飯配歌仔戲」,臺灣的歌仔戲是靠著楊麗花的開枝散葉,從戲台唱到國家藝術殿堂,並且帶到國際,可以說是一個「忠孝節義的民族英雄」。3位的得獎對他們來說是實至名歸,但是對於行政院文化獎來說,「3位得獎是這個獎項至高無上的榮耀」。
文化部長李遠說,行政院長卓榮泰今天一見到他就問說「你有得過行政院文化獎嗎?」李遠說,我才70幾歲,還沒有資格得。今天得獎的3位除了年齡長於他,而且他們一輩子很接地氣,早該得獎,他在人生的許多階段都曾與3位得獎者相遇,3位更是他「人生的導師」。李遠說,他在台視擔任節目部經理時,楊麗花歌仔戲撐起了台視的收視率,「她是台視的神」。吳晟除了詩、文學總是與臺灣土地連結,更是一個「臺灣社會、生態、人權運動的先驅」,自己也總是跟著吳晟參與各種社會運動。而傅明光讓他印象深刻的是當他要通知傅明光得獎時,電話打了很久找不到,因為傅明光最多的時間都是待在屋頂上。李遠說,看見3位得獎,讓他覺得自己一點都不老,「臺灣有你們真好,我也非常榮幸,你們早就該得獎,但你們把得獎的機會,留給我擔任部長的時刻」。
林麗花,亦即楊麗花,從戲台走入國家劇院,是一部活的歌仔戲史。她以俊俏小生之姿立於聚光燈下,卻以沉穩製作人之力撐起整個傳統藝術體系。在台語被邊緣的年代,她用戲服與唱腔告訴觀眾,語言可以被禁,文化卻無法被遺忘。她的藝術生涯見證了媒介的轉變,從內台劇場走進電視、影像與紀錄片,進而帶動整體歌仔戲的再創與再造。當她語帶顫動地表示「這個獎項很有意義,代表我這輩子為歌仔戲努力打拼很有價值」,全場無不為之動容。吳晟,以筆耕土地,以詩養社會,是寫作與行動的雙重實踐者。他的詩,不是書房裡的文字雕塑,而是田野間的鋤草聲、抗爭現場的吶喊。他讓文學不再只是情感抒發,而是社會觀察、文化記憶與生態關懷的載體。他感謝社會力量給予他創作能量,更敬意十足地說:「我永遠記得是得自於臺灣社會整體的資源,以及很多很多人的助力。」楊翠形容他為「溫柔而堅定的文化行動者」,一句話,恰如其分。傅明光,則是文化屋脊上的職人哲人。從事古蹟修造逾一甲子,腳步遍及全台,他以瓦為筆、以磚為書,為一棟棟斷壁殘垣重新書寫歷史。鍾心怡形容他為「屋頂上的農夫」,這份對完美工藝的堅持,亦是一種文化誓言。他謙遜地將榮耀歸給徒弟與同仁,並宣布將成立「全國傳統匠師工會」,要在未來推動更合理的工程制度與傳承環境。他說:「只要我身體健康,我還是會帶著徒弟一起工作,把建築傳統技術傳承下去。」
歌仔戲天王巨星林麗花,世人熟知的名字,卻是楊麗花。這位台灣歌仔戲的標誌性人物,從戲院舞台走進廣播,再進入電視與電影的時代軌道,以一己之力撐起一座跨越語言、性別與年代的文化王國。行政院長卓榮泰稱她為「忠孝節義的民族英雄」,她用唱腔演繹忠義,讓歌仔戲從內台唱進國家劇院,甚至登上國際。她的身影,是半世紀電視文化的象徵;她的聲音,是無數台灣家庭餐桌上的記憶配樂。頒獎典禮上,她動情地說,這個獎「很有意義,代表她這輩子為歌仔戲努力打拼很有價值」。她提及今年出版的書《如有神在:楊麗花與她的時代》,表示自己的生命之路多次翻山越嶺,關關難過關關過。在語言禁錮的年代,她以台語為劍,歌仔戲為盾,從演員身分轉為製作人,挑起時代的重擔。她坦言過去演技尚未純熟時,便需身兼團長、導演、製作與演員,一肩挑起節目製作與演出重任,壓力之巨、困難之深,至今猶記於心。引言人胡元輝如此描述她:「小生俊俏、小旦婀娜」,其藝跨越性別,她既是夢中情人,更是文化改革的化身。他強調,若說電視成就楊麗花,不如說楊麗花成就了電視。她所建立的不只是演出體系,而是一套融合創意、紀律與信仰的歌仔戲宇宙。她的演出足跡遍及亞洲與美國,無論走到哪裡,都是票房保證。
公共電視董事長胡元輝先生今日擔任引言人,以一份溫情與敬意,娓娓道出楊麗花女士那橫跨半世紀的藝術生命與文化影響力,也讓我們重新思考什麼是臺灣文化的根與魂。「吃飯配楊麗花歌仔戲」這句話,不只是鄉愁,更是一代人共同的文化記憶。胡董事長不諱言自己兒時與外婆相依為命,沉浸於楊麗花塑造的戲劇世界,小生小旦間性別的流動與轉換,不僅成為臺灣演藝史上獨一無二的經典,也是文化認同與情感的緊密紐帶。楊麗花不只是一位藝人,她是文化的載體,是跨越族群與世代的夢中情人。並非「是電視造就楊麗花」的流行說法,強調真正「自帶流量」的其實是楊麗花本身。這觀點颇具前瞻性,映照出台灣傳統藝術在媒體變遷中的生命力與適應力。楊麗花的成功,非僅靠媒介的推波助瀾,而是她不斷自我淬鍊、堅持完美的藝術態度,方能在1970、80年代創造歌仔戲的黃金傳奇,培養一代新人,建立難以逾越的文化王國。
2000年至2002年間,胡董事長與文化部李遠部長在台視合力重播楊麗花歌仔戲並製作新劇,雙雙創下高收視紀錄,正是老藝術家與新時代媒體互動的成功範例。楊麗花不僅是表演者,更親自參與後製剪輯,體現了藝術家對品質與文化傳承的嚴謹態度。當下,公視、台視及國家電影視聽文化中心合作推出《世紀初戀 楊麗花》紀錄片,不僅是對個人生命的致敬,更是一場文化再造的行動。楊麗花的故事,映照出台灣傳統藝術的無限可能與持續蛻變,提醒我們:真正的文化,永遠不會被時間偷走,而是以更深沉的姿態,與每一代人對話。文化獎的設立,正是國家對這種生命力與藝術堅持的肯定。楊麗花女士的藝術人生,早已超越「個人」,成為一代文化人堅守夢想的縮影。對此,我們只能以最高的敬意說:楊麗花,不只是一位藝人,她是臺灣文化永恆的明燈。
歌仔戲天王巨星林麗花,世人熟知的名字,卻是楊麗花。這位台灣歌仔戲的標誌性人物,從戲院舞台走進廣播,再進入電視與電影的時代軌道,以一己之力撐起一座跨越語言、性別與年代的文化王國。她的身影,是半世紀電視文化的象徵;她的聲音,是無數台灣家庭餐桌上的記憶配樂。頒獎典禮上,她動情地說,這個獎「很有意義,代表她這輩子為歌仔戲努力打拼很有價值」。她提及今年出版的書《如有神在:楊麗花與她的時代》,表示自己的生命之路多次翻山越嶺,關關難過關關過。在語言禁錮的年代,她以台語為劍,歌仔戲為盾,從演員身分轉為製作人,挑起時代的重擔。她坦言過去演技尚未純熟時,便需身兼團長、導演、製作與演員,一肩挑起節目製作與演出重任,壓力之巨、困難之深,至今猶記於心。她所建立的不只是演出體系,而是一套融合創意、紀律與信仰的歌仔戲宇宙。她的演出足跡遍及亞洲與美國,無論走到哪裡,都是票房保證。
文化的價值,從不只是保留,更在於持續更新。楊麗花清楚地知道,傳統若不與時俱進,終將失語。因此,她呼籲更多歌仔戲作品能重返電視平台,為年輕觀眾建構新的文化親密關係。她相信,只要有觀眾支持,「歌仔戲永遠不會老」。當日典禮,以音樂人陳明章吟唱吳晟台語詩〈全心全意愛你〉為序幕,並由薪傳歌仔戲團演出《陳三五娘》片段,跨界共演的設計象徵著一齣戲,並非終場,而是傳承與創新的開始。楊麗花,一位不曾走下戲台的女性,用一生編織出文化的身段,為歌仔戲在現代社會開闢出尊嚴與位置。她的獲獎,不只是個人的榮光,而是台灣本土表演藝術百年進程中最真摯的一次回望與致敬。楊麗花、吳晟、傅明光三位得主,一如三道光,各自投向台灣文化不同的面向,卻又共同構築一個完整的時代視野。他們代表的不僅是傳統的延續,更是文化在現代社會中持續發聲的可能。他們讓我們相信,文化不是歷史裡的回顧,而是當下仍在跳動的脈搏。在文化部推動淨零減碳行動的綠意布置下,這場頒獎典禮不只是儀式,更是一場關於永續、記憶與未來的文化集會。台灣的文化不只是地景中的古厝、書架上的詩冊或舞台上的旋律,更是這些人,這些名字,這些行動。在當今數位狂潮中,文化如何持續發光?答案或許就在於,像楊麗花這樣既「自帶流量」,又「不斷進化」的藝術家身上。這不只是個人榮耀,而是臺灣文化永續的活力所在。
#楊麗花 #吳晟 #傅明光
#行政院文化獎
( NFG - NeoFashionGo www.neofashiongo.com )
( CWNTP - 華人世界時報 www.cwntp.net )
( EDN - 東方數位新聞- EastDigitalNews - www.eastdigitalnews.com )
#NFG #流行電通 #NeoFashionGo
#CWNTP #華人世界時報 #ChinaAndtheWorldNews
#EDN #東方數位新聞 #EastDigitalNews
EDN 2025【臺北戲劇獎】金士傑以果陀劇場《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榮獲最佳戲劇男演員 同黨劇團《父親母親》奪最佳戲劇獎大獎 許富凱以 瘋戲樂工作室 《五木大学—夜の女王櫻子媽媽》奪下最佳音樂劇類男演員獎
金士傑以果陀劇場《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榮膺最佳戲劇男演員,這一刻不僅是榮耀,更是他五十年舞台歲月的縮影。從村民戊到莫利教授,他感性回憶這段演藝旅程,謝謝每一齣他看過的好戲。「這個獎,剛剛好是我踏上舞台滿五十年,謝謝這五十年來我看過的每一齣好戲。」另一位焦點,許富凱首度挑戰音樂劇,以瘋戲樂工作室 《五木大学—夜の女王櫻子媽媽》即摘下最佳音樂劇男演員,他感念父親曾叮囑「不要設限自己,只要適合你的,都去嘗試」,並熱情呼籲「更多人一起來玩音樂劇」,展現新生代的活力與熱忱。最佳編劇由高俊耀奪得,他以詩意感言寄望藝術成為引領視野的窗口,觸動現場無數人心。舞台設計吳紫莖則強調臺灣劇場的獨特道路,「臺灣從來不需要複製一個東尼獎或百老匯,臺灣有自己的累積與自信」,贏得觀眾熱烈喝彩。最具獨立精神獎則由延思有限公司的《時間就像是從來沒消逝過》拿下,創作者林靖雁在台上動情表示獨立製作之路孤獨且艱辛,但觀眾的鼓勵讓他決心繼續以固執與勇敢走下去。最佳導演獎由四把椅子劇團藝術總監許哲彬以作品《太陽》奪得,他深知導演工作孤獨,卻選擇將榮耀獻給幕前幕後所有創作者,彰顯團隊精神的力量。壓軸大獎最佳戲劇獎由同黨劇團《父親母親》摘下,該劇由五校表演藝術科系學生共同呈現,編劇邱安忱談及創作歷程中經歷理念分歧,最終以中年男子的故事凝聚核心,並感謝台語指導吳榮昌老師賦予作品土地氣息。這部劇作不只是認同的敘事,更獻給每一位在人生旅途中不斷自我追問「我是誰」的觀眾,成為劇場與生命對話的重要橋樑。
為支持劇場創作者持續深耕,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成立「2025點亮劇場發展獎助計畫」,由緯穎科技、葉慈社會福利基金及企業家個人響應,為文化產業的永續發展注入新動力。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強調,「臺北戲劇獎」不僅是榮譽的象徵,更希望讓觀眾透過參與,看見劇場人的多元創意與生命力。這不只是首次盛典,而是臺北劇場新時代的啟航。第一屆「臺北戲劇獎」已完美落幕,未來在這片土地上,屬於劇場人的星光將越燦爛,期待這個獎項成為劇場界的永恆之光,照亮更多躍動的靈魂與創作的火花。
#臺北戲劇獎
#金士傑 #果陀劇場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同黨劇團 #父親母親
#許富凱 #瘋戲樂工作室 #五木大学夜の女王櫻子媽媽
( NFG - NeoFashionGo www.neofashiongo.com )
( CWNTP - 華人世界時報 www.cwntp.net )
( EDN - 東方數位新聞- EastDigitalNews - www.eastdigitalnews.com )
#NFG #流行電通 #NeoFashionGo
#CWNTP #華人世界時報 #ChinaAndtheWorldNews
#EDN #東方數位新聞 #EastDigitalNews
EDN 2025 花蓮《身體藝術節 》讓山海不止於風景 更成文化肌肉 李遠: 「只有在夢裡才能真正的解放,而馬戲所帶來的歡樂,是在真實生活中最接近夢境的表演形式。」
【應瑋漢 cwnkent88@gmail.com】花蓮,一向是詩人的靈感聖地,是攝影師眼中的天堂,更是登山客、衝浪者的運動場。2025年夏天,這塊被山與海擁抱的土地,再度翻開了文化的新篇章,首屆《身體藝術節》悄然登場。這不是一般的藝術節,而是一場從肢體出發,直擊感官的狂歡,讓身體不再只是風景裡的陪襯,而是與山海共振的文化肌肉。策展主題「My Body Is a Mountain」,絕非空洞口號,而是一次對身體與土地的重新解讀。FOCASA馬戲團帶來11大展區,結合馬戲、跑酷、瑜珈、派對、市集等跨界活動,打破「看戲」的慣性,邀請觀眾從觀察者轉身成為參與者。你會發現,肌肉不僅僅是健身房裡的標配,而是與土地對話的語言,汗水和節奏在這裡化作文化的律動,讓花蓮的山海不只是拍照背景,而是流動的藝術品。7月19日至27日,首屆《身體藝術節 On_Body Arts Festival》將以「My Body Is a Mountain」為題,把觀眾從看台拉下。這場由FOCASA馬戲團主辦、文化部支持的藝術野放派對,核心是一頂首度降臨花蓮的V9馬戲篷。帳內將上演親子當代馬戲《潘朵拉的盒子》與《鈴聽奇幻書店》,帳外則有街頭雜耍與互動工作坊,藝術不再困在黑盒子,而是與南風、稻香通風對話。馬戲團團長林智偉笑稱花蓮的山就是「靠山」,此次首度移師東部,正是要讓馬戲與地景一起呼吸。
文化部長李遠以義大利導演費里尼所說「夢是唯一的真實」提到,只有在夢裡才能真正的解放,而馬戲所帶來的歡樂,是在真實生活中最接近夢境的表演形式。並宣告花蓮已建置AI流行音樂基地、繪本故事館與花創俱樂部。開幕儀式《踏響大地 Pulse of the Earth》,由太陽公主派蒂引領呼吸節奏,再交棒給阿美族DJ 汝妮DUNGI,以古調混電音的律動直擊腳底神經。此後九日,日落微醺瑜珈、聲響沈浸儀式、老廠房跑酷與在地選物市集輪番出場,空間設計團隊「先驗物件」則把百年廠房重新梳理成可行可走可躺的感官迷宮。策展視覺出自Project On Museum設計師彭冠傑之手,自由變形的人形與山形共舞,如水彩暈開的色塊,暗示身體與大地不斷交換形狀。身體藝術節告訴我們:身體是一座山,也是一張地圖,通往內心與世界的交匯處。當跑酷穿越老廠房,瑜珈與海風共舞,電音和古調共鳴,那不僅是節慶,更是一場解放感官、重塑自我與自然關係的儀式。這是花蓮給世界的邀請,來吧,把身體交給山海,讓藝術不只停留在視覺,讓文化成為肌肉的律動,成為一場全身的冒險。
完整演出陣容囊括台玖線樂團、Mr.YES小丑劇團、金爸獨輪、Happy Curly到空中曼舞瑜珈等跨域創作者,從當代馬戲到聲音實驗,從親子互動到深夜電音,實踐「全時段、全感官、全年齡」的策展宣言。FOCASA強調,觀眾不僅是看客,更是作品的一部分;若不捲起褲管踩進節奏,就錯過與土地同步呼吸的契機。當帳篷夜色點亮,山脊如幕,海風作曲,花蓮在七月化身一座巨大的身體,每個人都是跳動的細胞。藝術節結束後,山仍在、海仍藍,而那段被喚醒的感官記憶,將在筋骨裡繼續鼓動,提醒你:身體就是最好的劇場,夢境也能落地成真。藝術不再是冷冰冰的展品,而是你我身體裡翻騰的熱血,是夜晚星空下汗水與笑聲的交響。花蓮《身體藝術節》用一場場身體的冒險,重新定義了文化與土地的關係,也讓我們意識到,最珍貴的藝術,或許就藏在我們活生生的身軀裡。
( NFG - NeoFashionGo www.neofashiongo.com )
( CWNTP - 華人世界時報 www.cwntp.net )
( EDN - 東方數位新聞- EastDigitalNews - www.eastdigitalnews.com )
#NFG #流行電通 #NeoFashionGo
#CWNTP #華人世界時報 #ChinaAndtheWorldNews
#EDN #東方數位新聞 #EastDigitalNews
EDN 松山文創園區 2025「夏日松一下 松菸炒臺北( SongYan Summer Festival)」文創主廚趙釧玲 炒音樂、炒瑜伽、炒市集 台北市民的文化潮流晚宴
EDN 當代傳奇文化藝術基金會 2025 第二屆《CLAP傳奇夏日藝術節》吳興國與林秀偉聯手為臺灣藝術表演今夏拍手出擊
EDN 波蘭薩克斯風四重奏「窩噗瘋」(The Whoop Group)來襲 用銅管呼吸的敘事詩人
EDN 童聲遠征 台北愛樂少年及兒童合唱團橫渡太平洋 用五十把清亮嗓子敲開 Kathaumixw 的大門
【應瑋漢 cwnkent88@gmail.com】台北愛樂少年及兒童合唱團本月三十日整隊啟程,近五十名團員像一群背着樂譜的小候鳥,由桃園機場筆直飛向北美。目的地是加拿大卑詩省波威爾河的 Kathaumixw 國際音樂節——這個兩年一次的「合唱奧運」,五天內匯聚二十五支勁旅,從清晨營隊課一路唱到夜色微藍。主辦方安排大遊行、比賽、工作坊與社交活動,讓參賽者在競技與寒暄之間迅速完成文化輸血。台北愛樂此行囊括「童聲組」與「民謠組」兩項角逐,另有四位小將挑戰獨唱賽,他們肩負的不只是分數,更是台灣在國際童聲版圖上的座標定位。比賽之外,合唱團還排定三場跨城聯演。七月六日先在溫哥華神論派教堂與在地「白鷺鷥與水牛合唱團」對唱,藉由雙方母語交錯展示太平洋兩岸民謠的呼吸法;七月八日轉戰西雅圖,與「蜂鳥兒童合唱團」及「融融合唱團」在台灣聯合長老教會同台,讓多元曲風碰撞出北緯四十七度的聲波漣漪;七月十三日則在洛杉磯以馬內利宣聖會與「南加兒童合唱團」合力收尾,為兩週巡演畫上悠長顫音。
這趟旅程的順利啟航離不開西雅圖僑務委員會、溫哥華東寧書院、北美洲台灣婦女會溫哥華分會,以及多個僑團與校友會的資金與人力。若說外交部常以成人合唱團進行「國家行銷」,那麼台北愛樂主打的童聲牌更顯純淨,既無政治口號,也少了商業雜訊,只剩清亮共鳴與準確音高。一曲唱畢,觀眾心裡雖不見青天白日滿地紅,卻早已對 Formosa 發出迴響。從台北到波威爾河距離八千公里,對平均年齡十二歲的孩子而言是飛越半個地球的聲音成人禮。無論賽果,他們終將學會在異國指揮手勢下準確起拍,也會懂得在不同語言的掌聲裡辨識自己。當最後一個和弦在洛杉磯教堂穹頂消散,這些小歌者或許只想趕緊脫下合唱鞋,但台灣的文化音符已悄悄隨他們的回程機票飄回太平洋彼端,等待下一次被重新譜寫。
#台北愛樂
#台北愛樂少年合唱團 #台北愛樂兒童合唱團
( NFG - NeoFashionGo www.neofashiongo.com )
( CWNTP - 華人世界時報 www.cwntp.net )
( EDN - 東方數位新聞- EastDigitalNews - www.eastdigitalnews.com )
#NFG #流行電通 #NeoFashionGo
#CWNTP #華人世界時報 #ChinaAndtheWorldNews
#EDN #東方數位新聞 #EastDigitalNews
EDN 《MUSCLE HIGH》台灣13位猛男用肌肉解放荷爾蒙的自由 撕開襯衫領口 挑戰腹肌的飢渴慾望
【應瑋漢 cwnkent88@gmail.com】13位真實血肉的猛男決定親自上場,將「肌肉的解放」與「荷爾蒙的自由」這兩句話,從健身房的鏡子裡拖出來,擺上舞台聚光燈下。《MUSCLE HIGH:來自台灣的猛男秀》並非只是一場關於胸肌與腹肌的狂歡。它是一次針對台灣娛樂產業「溫室天花板」的挑釁,一如那早已汗濕的襯衫鈕釦,終於被刻意地解開。13位來自不同背景的表演者,從教練、舞者、模特兒蛻變為舞台上的神話角色。他們不是機械重複的性感模型,而是選擇用身體作為語言,主張一場快樂的自主革命。他們讓人看見,所謂「男性情慾的展演」不再是女性觀眾的私密福利,而是所有性別的身體政治課堂。更重要的是,你可以看、可以喊、可以渴望,而不需要在意任何人的眼光。2025年夏天,全台首創、原創、火力全開的舞台演出《MUSCLE HIGH:來自台灣的猛男秀》即將於8月8日至9月14日,在台北流行音樂中心SUB LIVE隆重登場。主辦單位選在6月27日中午12時,於KKTIX正式開賣門票,像極了荷爾蒙的倒數計時器,在每位觀眾心中點燃一把躁動的火。若你還停留在「猛男秀是女性觀眾的專利」的舊框架,這場演出將徹底打碎你對性別、表演與身體政治的刻板想像。《MUSCLE HIGH》宣告:「不限性別,人人可購票入場。」這是一場關於觀看的平權革命,也是一場以腹肌為媒介的感官民主。
表演由《拳上 2023》、《炎上 BURN》及《博恩夜夜秀》等團隊共同打造,製作班底熟悉話題操作、熟練舞台節奏。13位猛男歷經半年選拔與訓練,從近百位報名者中脫穎而出──當中包括被網友暱稱為「小彭于晏」的健身教練泰雅,以及曾在《小姐不熙娣》以一舞驚豔小S的舞者Hugo。他們不只是肌肉發展的代表,更是舞蹈技巧與視覺設計的化身。每場演出75分鐘,由6位猛男輪番上陣,從制服誘惑到警察幻想,每一個段落都是精心設計、媚俗與美學並陳的戲劇化快感。觀眾不只觀看,更參與互動,心跳與現場節奏同步加速。
在票價設計上,《MUSCLE HIGH》體貼地保留一般座位的甜甜價,讓想初嘗禁果的觀眾能無壓力入場。然而,更令人耳紅心跳的,是每場僅限量2位的「VVIP女王套票」,每張票價高達新台幣16,000元。這不是一張入場券,而是一場特權的體驗:擁有被猛男牽上舞台的資格、享受近距離貼身熱舞服務,甚至可窺見後台的「私密領域」。換言之,這不僅是座位,而是一場身份的象徵。據傳已有粉絲放話:「不坐這區不進場。」從韓國猛男風潮襲捲亞洲,到台灣終於自製、原創、由本土肌肉撐起的性感舞台,這場演出不僅滿足視覺與生理的雙重渴望,更撩動娛樂產業對性別、慾望與身體的再次想像。《MUSCLE HIGH》不只是猛男登台,它象徵台灣娛樂產業某種溫室邏輯的破裂——當觀眾準備好叫破喉嚨,舞台上的世界,也準備好不再設限。這場秀把台灣娛樂慣常的陰柔與「安全尺度」輕巧踢開——它不淫不俗,卻也絕不清心寡欲。75分鐘的演出節奏如雜誌排版般精準,每位猛男輪番登場,如同資本市場中的明星股,性感,但有價值,撩人,卻自帶尊嚴。在舞台上,他們不演情聖,也不裝憂鬱。他們只跳一種舞:叫做主體的存在。若這是一次台灣娛樂業的壓力測試,那13位猛男正用肌肉對抗框架,讓欲望,終於擁有了發聲的權利。
#MUSCLE_HIGH
( NFG - NeoFashionGo www.neofashiongo.com )
( CWNTP - 華人世界時報 www.cwntp.net )
( EDN - 東方數位新聞- EastDigitalNews - www.eastdigitalnews.com )
#NFG #流行電通 #NeoFashionGo
#CWNTP #華人世界時報 #ChinaAndtheWorldNews
#EDN #東方數位新聞 #EastDigitalNews